宜春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高铁互殴事件打人夫妻不简单在自家地盘报案,笔录7.5小时有猫腻

2023-05-30| 发布者: 宜春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互殴?律师解读高铁女子遭掌掴事件#高铁女子遭掌掴事件持续上热搜,很多人认为女子被打反击,这属于正当防...
汗斑和白斑有何区别

#互殴?律师解读高铁女子遭掌掴事件#

高铁女子遭掌掴事件持续上热搜,很多人认为女子被打反击,这属于正当防卫,但也有律师解读认为,高铁女子遭掌掴反击,的确是互殴,警方的处罚合理。

还有人扒出,打人夫妻一个是人民教师,另一个是公务员。

而且还有人爆料,这两口子选择在江油报案,是因为那里是自家地盘,所以先下手为强,在自家地盘办事儿要方便很多。

如果这样说的话,我们就能理解为何被打的女子,第二次笔录是在5月4日晚上8点到5月5日凌晨3:30,足足做了7个半小时的笔录,事后她说坚决不和解。

所以很难不让人怀疑,这7个半小时的笔录有猫腻,是不是就是在劝她和解?

或者说是施压?

也就是说,某些人充当了打人夫妇二人的说客?

当然。这件事到底是互殴还是正当防卫,争议比较大,我们就再回顾一下这件事的始末。

被掌握的女孩也是发文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她说:事情的起因是,我独自坐高铁从老家到成都东,后面呢排三个座位坐了5个人,两个大人三个小孩。熊孩子就一直在玩游戏,撞了很多次我的椅背,我忍了很多次之后,回头跟小朋友说“不要撞椅背了,要礼貌一点哦,家人也不管一下”,然后这个小朋友的妈妈就开始跟我嘶吼。

就因为“家人也不管一下”这句话,可能刺痛了熊孩子父母的心,然后熊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阿姨轮番对女孩狂轰乱炸。

而这样的争吵肯定影响到了其他乘客,所以惊动了乘务长。

乘务长来了之后,这一家人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要求列车长把换到其他座位上,所以这也激怒了女孩,女孩质问道:明明是你们家的孩子不懂事,凭什么让我换座位?

这时候双方只是争吵,还没有动手,而女孩质问完后说了这句话,也是彻底激怒了这一家人,她随口又说一个S开头的词语,这一家人彻底破防!

显然熊孩子的妈妈不是善茬,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就指着鼻子质问女孩:“你再说一遍,看我不删你?”

而女孩也没有示弱,满足了熊孩子妈妈的要求,就又说了一遍。

事态就一发不可收拾,女孩刚说完,熊孩子妈妈巴掌就扇在她脸上。

女孩的反应也比较快,也回应了她两个耳光。

这时候熊孩子的母亲手里的水杯已经举了起来。如果没有乘车长,没有仗义直言的东北大哥,她有没有可能将水杯砸过去呢?

这时候要为那位东北大哥点赞,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站出来指责熊孩子的父母。

东北大哥指责他们:骂人是你们先骂的,打人是你们先打的,我看得清清楚楚。别人指你们就不行?

东北大哥指责这家人的时候,他们还振振有词,生气别人指自己。却绝口不提自己先骂的别人,自己先打的别人。更不提自己孩子吵闹到了其他乘客。

而这位东北大哥所说的话都在理,所以车厢内的其他乘客也为这位东北大哥叫好。

后来就报了警,女孩做了两次笔录。

女孩儿也因为自己还手了,而被罚款200块。女孩认为既然自己是被打还手的,都要被行政处罚200块,那么,作为始发者的熊孩子母亲,是不是罚的应该更重?

所以女孩儿坚决不和解,而之前还态度极其嚣张,不认为自己有错的熊孩子母亲则后悔了,哭着求和解。

那么在火车上时态度很嚣张,拒不承认错误,为何女孩坚决不和解后,态度又转变如此之大呢?

前面说了,这二人可能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公务员。

这样说,大家就能理解为何白衣女子哭求和解了吧?

如果因此而受到处罚,这种污点将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啊!

如果单位严惩的话,很有可能丢了工作呢。

她能不害怕吗?

所以她这种哭并不是悔过之泪,而是担心自己的前程。

【毕竟,一个人的素质、良知,就跟天赋是一样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唤不唤醒。

没有良知,没有素质的人,用什么方式去唤醒,都无济于事——陈佩斯】

还有,有人爆料称:高铁掌掴女孩的这夫妻俩经高人指点,选择到自己的地盘——江油的派出所先报案。目的就是想抢占先机,找关系帮助自己平事。

爆料者称:要不小姑娘被派出所传唤7.5小时呢,就是一直在给小姑娘施压要同意和解。

对了,被掌掴的女孩准备行政复议,他一个朋友是学法律的,正在帮她修改资料。

说实话,女孩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或许早就选择和解了,毕竟耗时耗力,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

而通过这件事,我想大多数人会想,当自己遇见麻烦的时候,如果不想被判定互殴,那么别人打了你就忍着吧!最好的办法就是躺在地下。

最后我想说:和谐社会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反之,如果在社会上不遵守规则,谁会惯着毛病呢?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宜春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宜春生活网 X1.0

© 2015-2020 宜春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