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包子加盟官网 http://www.shenbaozi.com/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记者张晓雅】据塔斯社7日消息,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7日在其社交平台页面上发文称,俄做出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基辅威胁恢复核计划的影响。 资料图 塔斯社说,梅德韦杰夫发文称,基辅政权“正为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规定乌克兰承诺放弃苏联时期部署在其境内的核武器的决定痛苦不已”,并且当时的决定是在华盛顿的巨大压力下做出的。 资料图 《布达佩斯备忘录》是1994年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署的一项备忘录。它规定,乌承诺放弃苏联时期部署在其境内的核武器,美、英、俄作为担保方,保证乌主权和领土完整。 梅德韦杰夫继续称,乌方还说“会用这一武器来对付我们和他们自己的公民”,“当他们威胁要恢复核项目时,他们明确地暗示了这一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触发了(俄方的)特别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报道称,梅德韦杰夫还以南非为例,提及该国是唯一自愿放弃核武器的国家,“此后,它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成为1996年缔结《非洲无核武器区条约》的发起国之一。”梅德韦杰夫还称,南非政府对其人民、邻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采取了负责任的立场,其为此感到自豪,并以自己为榜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选择的道路。” “这正是为什么今天南非是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新秩序全球架构的最重要代表。比勒陀利亚(南非行政首都)与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处于平等地位,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协调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梅德韦杰夫总结说。 据《基辅独立报》早前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乌克兰得不到安全保证,基辅将“完全有权利认为《布达佩斯备忘录》不起作用,1994年的所有一揽子决定都受到怀疑。”泽连斯基的表态随后引起俄媒关注,包括俄新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内的多家俄媒称,泽连斯基暗示可能会恢复乌克兰的核地位。 延伸阅读: 美媒:俄军讨论是否在乌使用核武但普京能全权决定 美国媒体近日称,美国情报部门称,俄罗斯军方官员最近开会讨论了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在乌克兰战场上动用战术核武。据称,讨论者中不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华府认为,还没有迹象显示普京已经决定走这一步。 资料图 五角大楼评估,俄罗斯可能有多达2000枚战术核武库存。战术核武能使用导弹或炮弹等不同方式发射,属于低当量武器,射程更短,过去尚未在战场上使用过,军事专家分析,若在乌克兰境内使用战术核武,将彻底改变这场战争的型态,就算只是小型的核爆,也可能造成数千人死亡,导致乌克兰部分地区不适合居住。 美国方面认为,不论俄罗斯军方高层的看法如何,普京能全权决定是否动用战术核武,不过使用战术核武比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还要复杂,包括俄罗斯指挥官会被警戒准备执行一些实际步骤,例如如何降低爆炸地点俄军面临的风险。 资料图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约翰·柯比称,“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关于可能使用核武器的评论令人深感担忧,我们认真对待它们。我们将持续尽最大努力对此进行监控,不过,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为此类用途做准备。” 虽然普京自俄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多次发出核威胁,但这位俄罗斯领导人10月下旬淡化了这种升级的想法。普京在瓦尔代讨论俱乐部的讲话中说,“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这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 俄罗斯外交部11月2日也重申致力于坚守避免核战的承诺,呼吁其他核武大国也应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否则全世界将处于爆发核战的边缘。声明指出:“我们重申我们对于5个核武大国领袖2022年1月3日关于避免核战、核武竞赛声明的承诺。”声明也敦促其他核武国家,准备好达成这项优先目标,放弃侵犯他国重要利益、濒临直接武装冲突、以及鼓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等涉及大规模毁性武器挑衅行为的企图。 不过,俄罗斯外交部的声明也重申,俄罗斯只有在被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常规武器等侵略下,导致国家存续受到威胁时才会动用核武。 资料图 目前来看,核武仍然是互相威慑的工具。不过,从俄与西方的动作来看,双方仍在核武上加大动作。 北约与俄均在10月下旬进行了年度核武演习;美国把61-12型战术核弹加速部署到欧洲的北约基地等。此外,瑞典总理克里斯特森11月2日表示,他将对北约在其境内部署核武持开放态度。 目前,双方都力避对方使用战术核武器。核武器根据用途分为战术级和战略级。一般来讲,“战术核武器”是指旨在用于军事场合的战场上的核武器,而“战略核武器”旨在对付敌人的城市,工厂和其他更大范围的目标,以破坏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 资料图 战术核武器包括:近程地对地核导弹、战术飞机携带的核炸弹、战术巡航核导弹、舰舰和舰空核导弹、反潜核导弹、核深水炸弹、核炮弹、核地雷等,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爆炸威力有百吨、千吨、万吨和十万吨级TNT当量,少数地对地战术核导弹的爆炸威力可达百万吨级TNT当量,不同各类战术核武器的破坏力和污染力也就从一个居民小区到一片陆地不等。 冷战期间,美苏都曾大量生产和装备战术核武器。苏联在1950年代开始发展战术核炸弹,曾拥有战术核弹头16000余枚。冷战结束后,俄方大规模削减核武库,估计目前俄大约有1830枚战术核弹头。目前,美约有760件战术核武器,其中约200件部署在欧洲多国,余下的部署在国内。 战术核武器从未投入实战。但是在俄乌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不排除一方使用战术核武器。有人以小型战术核武器破坏力、污染力有限为由鼓吹其实战应用,但其一旦真的被使用,就是跨过了“核门槛”,很可能招致对方更大规模的核报复,导致局势失控。(井上蛙) 牛弹琴:世界变化太快埃尔多安做工作后普京改口了 资料图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 这就是今天一觉醒来后的第一感觉,最近的一些国际大事,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不想长篇累牍,就简单罗列一下吧。 1,英国人后悔了。刚看到最新的一个英国民意调查,57%的英国人认为,脱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年英国公投,52%的英国人赞成脱欧,现在又颠倒过来了? 只是脱欧脱了7年,已经换了五个英国首相,现在还是一地鸡毛。欧盟不满意,苏格兰很生气,北爱尔兰还在折腾。英国人开始后悔了,但这个世界,后悔药在哪里买? 2,丹麦女首相哭了。一场因为“杀貂”引发的政治危机,最后逼得弗雷泽里克森女士只能提前大选,本来她以为要大输了。但哪知道最后结果,却比之前席位还多了不少,竟可以独自组阁了。 这就是政治。“杀貂”变成了沙雕,哦,要说的是,前年新冠期间,丹麦政府下令扑杀境内1500万只水貂,最后被认定这是非法决定。但下令的政府现在又赢了选举,可怜的那些貂啊。 资料图 3,波兰要建墙了。波兰与俄罗斯唯一相邻的地方,就是俄飞地加里宁格勒。按照波兰的命令,“为使边界无懈可击”,波兰将开建边境墙,由三排高2.5米、宽3米的铁丝网组成,配备有摄像头和电子监控系统…… 柏林墙倒塌30多年后,新的一道墙又在欧洲开建。唉,墙啊墙,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4,莫迪居然被骗了。印度索桥惨剧发生后,莫迪去医院看望伤员。但现场照片发出来,印度人有点傻眼。莫迪问候的一位伤员,前一天还躺在医院的一张旧床上,床单是紫色的;但当莫迪来探望时,病床换了一张全新的,整个病房的床单也换成了红色。 更离奇的是,这名幸存者伤腿上裹着的纱布,明显加长了许多……嗯,居然骗到莫迪总理头上了。 资料图 5,韩国总理道歉了。印度有索桥惨剧,韩国有踩踏悲剧。但让韩国人愤怒的是,韩国总理韩德洙在记者会上,居然谈笑风生,反正,人们看到他时不时脸露微笑,还跟翻译开了个玩笑。 果然,韩国总理最后道歉了。幽默是政治家的加分,但不该笑的地方乱笑,后果很严重。看吧,韩国总理肯定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6,普京改口了。前几天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黑海舰队,俄罗斯很生气,指责乌方攻击的目标,是俄负责“粮食走廊”安全的船只。俄一怒之下宣布,从乌克兰港口出口粮食协议,暂停执行。 国际粮价暴涨,联合国很着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马上给普京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工作到位,普京回心转意。他称,乌克兰作出了书面保证,出口协议可继续执行,当然,俄保留退出的权利。 资料图 7,美国指控又扩大了。先前指控伊朗,给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无人机和导弹;现在又指控朝鲜,给俄罗斯输送了大批武器弹药。反正,美国情报,真真假假,谁也不知道。 如果是假的,无疑这是美国的舆论战,就是各种抹黑,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如果有点谱,世界也真变了,以前是大国给小国提供武器,现在真倒过来了。 8,拉美在发生巨变。六年来第一次,哥伦比亚总统访问了委内瑞拉。用《纽约时报》的话说,“这样的会晤在一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因为以前哥伦比亚是美国铁杆,是美国推翻委内瑞拉政权的前哨基地。 但现在,哥伦比亚总统换成了前游击队员佩特罗。随着卢拉在巴西的胜选,现在拉美所有大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委内瑞拉,等等,都是左翼掌权。最失望的毫无疑问就是美国了。拉美新闻社今年初就感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霸权能力的丧失,以最深刻、可能是不可逆转的方式发生在其历史的‘后院’。” 资料图 9,美国还在撕裂。最新的例子,一名特朗普的支持者闯入佩洛西家里,一锤砸破了佩洛西丈夫的脑袋。幸亏佩洛西没在家,按照民主党人的说法,不然很可能重蹈安倍晋三的命运。 美国中期选举前的戏剧性事件,民主党自然将矛头对准了共和党和特朗普。但看特朗普最新的回击,却另辟蹊径,痛批美国政府不作为,然后感叹说,“美国的治安现在比阿富汗都差了。” 10,推特员工的好日子到头了。很简单,以前美国的互联网文化,在推特这样的企业上班,自由放松很重要。但哪知道,自打新老板马斯克入主推特后,一些员工被要求实行12小时轮班,每周工作七天,而且也没说,是不是有加班费或调休。 为什么这样?据说,马斯克认定,推特员工太多又太懒,要考验谁工作更卖力,不卖力的统统开掉。所以,现在推特员工拼命表现,不少人周五和周六晚上都睡在办公室。唉,对很多人来说,好日子到头了,资本家原来不是996,而是997啊。 资料图 这个世界,变化快吧? 这一系列小变化,不过是一个大变化时代的注脚。用领导人的话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最后,就感慨一点吧。 这个世界,变是永恒的主题,地缘政治在变,内外格局在变,惯例在变,规则在变,看法在变,斗争的手段也在变。原先亲如一家的盟友,可能是未来不共戴天的敌人;原来妥妥笃定的事情,可能突然就出现反转;原先板上钉钉的历史铁律,也可能已经就失去了效用……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究竟哪一个先来。 但不要害怕变化,人永远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没有变化,就没有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变化中有挑战更有新的机遇。保持冷静清醒,以变应变,我们就永远不怕任何的变化。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多国领导人的纷至沓来,看到中国秋季外交的主动出击,看到世界热点事件的各种翻转演变……既然横竖都要变,那就迎接这种变化吧。 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