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油画《父亲》,添了支圆珠笔为何被认为是败笔?

2022-09-19| 发布者: 宜春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幅作品,其中包含的诗情画意和情感,需要人们去揣摩,需要将社会现实与作品内...
15天天气预报查询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幅作品,其中包含的诗情画意和情感,需要人们去揣摩,需要将社会现实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体现一个时代的背景和特色。

80年代的一副油画《父亲》,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社会发展与时代背景,体现了百姓的生活现状。

父亲的地位

古时候,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一直深入人们骨髓,男人就是女人的天,男权主义在那个社会十分鲜明,在一个家庭之中,男人就是一家之主,男人撑起整个家庭。

但是古代也非常重视血脉传承,夫妻、儿女组成一个小家,在小家之上,还有血脉相连的家族,在古时候,一个家族的兴旺非常重要。

直到现在,我们也非常重视家族发展,因为家族中的成员都是与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我们需要互帮互助,家族才能兴旺,家族兴旺,小家才能更幸福,家族中的成员才更加有发展前途。

而在这样的体系之下,父亲往往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父亲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也是家庭成员的心理依靠,如同一个房子的顶梁柱。

父亲的形象

自古以来,农业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生产力,在整个世界,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农业。

尤其是在古时候,那个时候的经济、科技发展都很一般,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依靠务农。当时的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而能够满足他们愿望的,就只有土地。

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重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他们心中,每一寸田土都是他们家最大的财富。

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都要到自己的田土上去劳作一番,期待丰收的季节。其中最主要的劳动力就是家中的男丁,尤其是父亲。

父亲作为家中的一家之主,农作自然少不了他,他要养活一大家人,他需要勤劳劳作。所以在很久一段时间内,父亲形象直接与农民对等。

也正是这个现实原因,才有了之后的《父亲》油画作品的出世,80年代,一副《父亲》的油画作品一出世,就引起了轰动,这幅作品的主角就是一位农民身份的父亲。

《父亲》

这幅作品的作者,名为罗中立,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很勤劳,所以这个小家庭也算是小康家庭了。罗中立从小都很喜欢画画,而且在画画方面也很有天赋,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天赋,都很支持他学画画。

罗中立从小也非常努力学习绘画,最后顺利考进了四川美院附属中学,这是他理想中的高中。之后因为国家政策原因,他们需要去乡下支教,罗中立就被分配到了四川达县地区支教。

来到农村支教后,罗中立依旧保持对绘画的热情,只要有空,他都会到学校周边写生,农村的风景本来就非常美,这非常有利于激发罗中立的灵感。

有一次,罗中立和往常一样外出写生,他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物邓开选——《父亲》作品的主人公。这两人一见如故,虽然年龄相差很多,但是他们没有代沟,有相同的话题,很快,他们就成了忘年交。

在与邓开选的一次又一次的相处之中,罗中立被这位散发着浓厚淳朴农民气息的老人深深地吸引了,他灵感大发,很想下笔,但又无从下手。就这样,他这个灵感一直未能以作品形式表现出来。

直到罗中立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他选择回到达县工作,他喜欢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喜欢这里可爱的孩子,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他在这里等待高考的恢复,在高考恢复以前,他一直坚持创作,等高考恢复的时候,他就要去报考四川美院,去学习深造。

终于,他等来了1977年高考恢复,不幸的是,他虽然坚持创作、绘画,但是落下了文化科的学习,所以他最终没能考上大学。

他没有放弃上大学的目标,这次落榜,那就下次再来。他继续为第二次高考做准备,与此同时,他也积极报名参加一些比赛,其中他就报名了第二届全国美术展比赛。

他原本是想用一副《收粪的农民》来参赛,但是他又觉得这幅作品虽然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但主题还不够深刻,于是他对画作进行了部分修改,最终《父亲》一作横空出世,引起众人的关注与轰动。

一笔之差,争议不断

《父亲》一作出世,引来了艺术界众人的议论,有好有坏,毕竟每个人的艺术角度不一,欣赏水平也不相同。

在作品展览的时候,就有一部分人批评这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被塑造得太刻意了,人物又老又丑,有抹黑我国农民形象的嫌疑。罗中立为了参选,展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得已又在画上增补了一支圆珠笔。

修改后的版本一出现,又引起了一群人的争议,又有一群人说后面增补的圆珠笔简直就是败笔,破坏了作品原本的美感和内涵。

罗中立后来又解释,他创作这幅画的时候,身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比较特殊,他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也是考虑了当时的社会性,才形成最终版本。

其实不管再优秀的作品,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本就不一致,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一幅作品其中的价值和作者的优秀,也不可否认作品中呈现的精神和社会现实。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宜春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宜春生活网 X1.0

© 2015-2020 宜春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