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是个中年男子,高大英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这样的人,是什么影响了他?那么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对话了解到他来自农村,有小学文化。他年轻时曾混迹社会,犯过错误。他的母亲在他20岁时不幸去世。这些对他有影响吗?但是来访者觉得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他呢?我想通过催眠帮助他找到症结所在。天津心理咨询http://www.tjxlzx.cc 我简单地向他介绍了催眠的相关知识,在征得他同意后,我给他做了催眠敏感性测试。逐渐诱导他充分放松,然后用阶梯下降法引导他进入更深层次的催眠状态。当我观察到他完全放松了,手指动作很慢,声音又软又软,我就根据我的建议和潜意识的自动引导,引导他找到影响他生活的问题,让他活着告诉我他所见、所闻、所感。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回应。他咕哝了一声“妈”。跟他妈妈有关系吗?为了确保我听清楚,我问“妈妈”?他又重复“妈”!会不会是口音?我再次向他暗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没有任何评价或拒绝。然后是沉默。我想叫醒他做一个交流,让他告诉我他在说什么。从催眠中醒来后,我问他:“你刚才说的是“妈妈”吗?他说:“不是,是猫。”然后他告诉我,他实际上是天生的唇裂,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只猫。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喜欢他,父亲也不喜欢,只有妈妈最爱他。他从小就不愿见人,只有和妈妈在一起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害怕别人笑话他。几次手术后,他才有了现在的英俊容貌。 原因分析:当事人在与辅导员会面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但只是隐瞒了自己小时候的身体特征。一般来说,我们刻意隐瞒的是影响我们的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小时候因为唇裂,经常被人讥讽,冷眼甚至反感。这些使孩子不愿见人,不愿与人交往。为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让别人不敢欺负他,他跟着别人“混社会”,用砍杀、杀戮来掩饰内心的恐惧。他现在事业有成,社交圈越来越大。当他自信地与人交往时,内心害怕与人交往的小男孩就出来了,因为我们心里一直在排斥他,讨厌他!他只是想让我们接受他。 然后我再次引导客户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我重新接纳了小男孩并感谢他。因为他,我成为了今天的我。从催眠中醒来后,来访者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感到非常放松。祝福他! ![]() |